[DJ] 新手DJ的升級投資攻略 - 阿根廷探戈-文章翻譯:by 探戈DJ保羅

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

[DJ] 新手DJ的升級投資攻略


新手DJ如果工作慢慢步上軌道,難免會想要投資在自己的工作上(雖然報酬和投資實在不成正比),當然純靠技術當作競爭力的DJ也是不少,但如果你是那種有錢不花會難過的人,或是有購買設備強迫症的朋友,就讓我來給您一些投資先後順序上的建議,幫大家節省一下荷包的負擔吧!(各位前輩們就不用浪費時間閱讀了)

1. 監聽設備

其實DJ最首要更新的其實是監聽設備,不管是耳機或是揚聲器(喇叭)都可以。喇叭一般來說都有其個性,而且為了好聽都會有所「加料」或調整。但監聽就是盡量讓音檔「素顏」。監聽不正確,您就很難判斷聲音的正確性,你後續的改善也無法正確評價是否值得,可能在家很好聽,在現場卻很糟,或剛好相反。

選購時通常不需要特別挑給DJ專用的,標榜給音樂製作人、錄音室、Studio那類的反而好。因為我們不需要像Club DJ 一樣強調低頻的監聽,高頻對我們來說相對重要(尤其蟲膠唱片的噪音都錄製在7.5 kHz這個極高頻的區段較多,而探戈音樂的亮點則多半落在4kHz的高頻區域)。推薦的品牌如KRK、Yamaha 、PreSonus、EVE Audio、Genelec、Mackie、M-Audio、JBL、Pioneer⋯

我覺得一開始可以先買監聽耳機,畢竟您去舞會DJ的時候也可以拿來使用,一兼二顧。我個人在家工作是不喜歡帶耳機,所以就選喇叭為主。喇叭也不一定要買兩隻,因為黃金時期的探戈音檔大多都是單聲道的。

2.音檔

我個人是不喜歡直接跟DJ copy或購買歌曲,畢竟收費DJ,付點費用給創作者是應該的,更何況目前還沒有人苛求公播費用(一般來說是場地要負擔交保護費)。 如果DJ想升級投資,在購買設備前,建議先做音檔改善。

至於要改善什麼?我講結論:淘汰mp3。要放大場子或高級音響的場地,m4a可能堪用,但也要升級。音檔不改善,就好像買4K電視機看VCD一樣,我想在效果上改善是有限的。

改善的方向主要還是一、減少失真二、保留更多細節三、降噪。探戈音樂和其他DJ用的音樂的差異點在於,黃金時期很多原始母片都已亡佚,大多是拿已經發售的古董來轉檔數位化的。再加上主要不是黑膠而是蟲膠唱片,蟲膠在世界大戰期間又被回收了不少,留下來的選擇實在不多。也因此,每個廠牌同一首歌可能轉出來都不一樣,除了噪音外,甚至轉速、key都不一樣,後製品質也不同,這也是DJ在添購音檔時的首要困難(也因此,在Spotify或iTunes上先試聽再買也行)。

然而,當年有一些大廠如BMG、Sony、EMI將一些探戈音樂做了降噪、調音場等動作,雖然有犧牲部份細節(悶悶的),但至少提供了清晰品質可接受的音樂,這也就是這些CD相對高評價的原因。

後來數位音樂興盛,MP3等壓縮技術盛行,當時網路慢,下載5mb的mp3檔案已經非常辛苦。但這些技術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檔案縮小、並不是為了減少失真,於是乎連細節也一併犧牲。這類音檔就不適合播放出來。如果可以的話,這些檔案是我們首先要升級的對象。

當然,近年來Tangotunes出現,強調直接用黑膠無損轉檔,保留了很多當初被這些大廠毀掉的細節,乍聽起來很理想,可是這些音檔連許多的噪音也都一併保留了下來,如果不適當的處理,還是會讓舞客頭痛不已。

首先檢查手上音檔的音質,一般來說好壞排序如下:

 MP3 < M4A < 無損音檔(Flac ,WAV, AIFF等)< CD (16 bit ,44.1kHz) <  高解析音樂 <  黑膠、錄音帶⋯

一般來說,CD音質可說是一個分水嶺,也是可接受的標準,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DJ仍堅持用CD、或自己從CD轉錄的音檔。目前比較強調高音質的串流網站Tidal,也是強調CD音質,才讓許多Spotify用戶紛紛跳槽。

但是再往上,到了高解析音樂的部份水就深了。首先,有很多規格,從早期的SACD(DSD)、到現在Hi-Res、MQA等規格或編碼技術,基本上都跟黃金時期的探戈音樂無關(笑)。和老爵士樂或古典樂可以出一堆高解析版本不同,大多數的探戈音樂因為當初就沒有保存母帶下來,如果當時錄音品質就不好,又是拿磨損的音檔轉錄,高解析檔案反倒保留更多不好的訊號,就有點像把古時候盜拷的錄影帶轉成4K影片、又沒有做數位修復一樣。

至於Tangotunes所提供的音檔,最高規格為24bit / 96 kHz,理論上會非常接近直接播放黑膠。但比較好聽嗎?不一定,每首品質都不一樣,但原則上會聽到很多聽不到的細節,聲音也比較不那麼悶。
3. DAC,或其他配備

要不要買DAC?其實要看你的筆電。如果你筆電是影音工作者專用的機種,音效卡本身就很優質,設計上又避免了很多內部干擾與底噪(這是一般來說外接DAC的主因),那其實不用買DAC。DAC的晶片對音質其實影響很小(當然有一些可能比你筆電內建的還爛),除非你偏好不同廠牌對音檔的渲染或調整,那又另當別論,自己聽的喜歡比較重要。

有些DJ買外接設備是為了更實際的理由:

1. 增加和場地連結的介面。例如家用擴大機通常有RCA、現場表演需要接樂器的場地多半偏好6.3mm TRS或XLR,但一般來說都會提供3.5mm TRS。

2. 增加控制權。有時DJ離Mixer很遠,或是場地音控不希望DJ亂動,你的cortina又不是預先剪好需要做fade out,那麼一台有音量控制旋鈕的DAC,或錄音界面就很必要。

3. 預聽。有些DJ不是預編歌單而是現場排,那就需要一邊放歌,一邊用耳機播放其它資料庫的歌曲來確認。如果你不是用軟體來解決的話,你可以選擇有四通道的音效卡來處理。或是用內建的音效卡來輸出。

4. 有其它需求。如想播放高解析的檔案、想接麥克風、想平衡輸出、消除雜訊或底噪(如DI、Ground Loop Isolator...)、想要特殊的效果(如EQ、音場、真空管的音色)、壓縮器(場地有共振或聲音被吃掉的問題、音檔動態範圍太大等等)⋯

如果您還是決定要買DAC,除功能面外可以注意一些規格,首先是解析度建議要24 bit/192 kHz 以上,如有ATM(異步傳輸模式)可以降低延遲造成的問題(但我現在用的筆電竟是顯卡造成延遲...狀況百百種)。至於晶片廠商之間差異就有點玄學了,有人號稱分的清各廠牌晶片的差別,我除了因為同學在Cirrus Logic上班會支持一下之外(笑),其實覺得還好,我也買過號稱雙晶片的旗艦機種,但其實感受不大。有些DAC有前級擴大的功能,聽起來訊號會強一點,但一般來說場地音響都是有擴大機或主動式喇叭,所以千萬不要買綜擴當DAC用。

4. 線材

如果你前面買了一些設備,有閒錢也可以投資線材,畢竟線材是最後一哩路嘛,線材爛前面投資都白費了。至於線要買什麼,原則上除了3.5mm TRS外,非平衡的RCA是比較普遍有的界面,當然主要還是看你的卡能輸出什麼,還有你常放的場地設備來調整。轉接頭一般來說我不推薦,因為品質難說,有閒錢可以請音響公司幫你直接配客製用的線材,其實貴不到哪裡去。


簡單介紹可升級的一些方向,如果你想深入研究,可參考下列文章,包含我自己的設備,以及過去的翻譯文。